2022.03.02
不二法门:活用科技 X 提升技能
何安诚工程师 (Thomas) 于新型冠状病毒肆虐香港期间,获委任为建造业议会 (议会) 主席,诚然是个非一般的开始,却无阻何主席对建造业议会和业界的未来发展大计充满热诚。
提升生产力和安全性的新施工方法
一个地方建造业的水平,或多或少是通过项目完成的速度和工作环境的安全程度来衡量的。采用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可以实现这两个目的,同时有助于实现碳中和。
何主席表示:「未来五到十五年是建筑业的黄金时期。每年有超过 3000 亿港元的建造工程项目,为实现科技应用及数码化,提供庞大的机遇。无论是 DfMA、BIM、MiC 还是 MiMEP也好,广泛应用好以提高生产力、效率和安全性。」
以应用「装配式设计」(DfMA) 为例,该方法的施工设计将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工地以外的场所进行。以新加坡为例,除了采用DfMA,自 2016 年起亦采用建筑设计安全(Design for Safety),其建造工程事故死亡人数从每年 26 宗起大幅下降至 9 宗,安全性大大提升。目前,新加坡有 200-300 个建设项目使用 DfMA,但香港只有为数60-70个项目采用该方法。「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追求『工厂』工业化,方可更广泛地实施 DfMA。」
另一方面,采用「机电装备合成法」,可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,从而加快施工进度。事实上,议会的建筑创新及技术应用中心 (CITAC), 作为一个以促进新建筑方法的实施和应用为目的的知识中心,有助促进整合设计、施工、维护、测试及运作流程等工序。
更多行业专业人员精于广泛应用技术,建设项目才能更有效地协调,更顺利地进行,以及降低成本。更重要的是,所有这些技术和举措一经全面实施,将产生大量数据,用于监测、分析、绩效评估,从而促进行业整体发展。
培训人才同时「省靓招牌」
作为一位曾在工地受训的管理层,何主席始终相信拥有坚实工艺基础,以及接受持续培训的重要性。
举例而言,香港建造学院一直在培训行业专业人士担当重要角色,在建造、管理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,为业界提升人力水平,尤其让人员在日益电子化的环境下保持竞争力。
「我希望有朝一日,建造业能成为备受人才追捧的『首选行业』。」
「为此,我们可以首先考虑引入一个以『大师级』为终极目标的职业阶梯,就像餐饮业的『大厨』一样。我们的「大师」应该具备纯熟和优秀的基本手艺和技能,从而开发创新的工作方式,并以创造力和实用思维解决问题。第二,数码化肯定会有所帮助。试想想,如果你看到一位建造业同事在工地处理项目时,只需拿起平板电脑工作,会否对行业改观?」
连系香港与其他城市
随著更多香港建造业人士和公司进入粤港澳大湾区(大湾区)拥抱发展机遇,议会作为行业代表,亦紧跟需求,支援在大湾区城市经商的会员,例如就香港创业者在深圳等城市遇到的问题,与有关当局、专业团体和承办商联络。议会有责任充当行业与其他司法管辖区的其他行业协会(甚至政府)之间的沟通桥樑,提供协助和促进合作。
此外,议会亦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成立办公室,届时香港与这些城市之间将进行更多知识交流,提升行业专业性。
人才越盛 行业越强
接下来机会处处,何主席对培育更多人才以加快及加强行业发展,抱乐观态度。
展望未来,何主席希望行业更加团结一致,推动建设水平,让从业员和企业会员以行业为荣。「推动业界发展,人人有责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我们一同前进吧!」